读书看电影的意义

本篇为书影摘开编总序,有些不着边际,但好歹也给这个系列开了个篇章吧

读书的意义

回忆杂谈

说来奇怪,小的时候,大抵高中以前,最讨厌的便是语文和历史这样相对偏文科一些的内容。但随着年龄渐长,不知是因为家庭影响或者本生兴趣影响,理科是愈来愈差了,各类往常最讨厌的文学、政治、历史却越来越好。大学时候,各类通识课成绩是极好的,但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成绩却是得过且过。通识课往往是几百人的大课,每每都能名列前茅,回想起来,却是让人感到惊奇。

大学时候,尤爱读书,每天最喜的事情便是去图书股。中大三楼的图书馆放着各种杂书,从小说到政治再到军事无所不有。自己从大一一直去到了大四,见过图书馆总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从二月到五月奋战雅思托福GRE的学子;六月开始,遍能看见很多学子开始准备司法考试,也有同学在为着考研做准备;十二月初之后,便只剩下了考研的学长学姐们,每天按时按刻,早早来到图书馆奋战。想想自己,在某一年某几个月也从在这间图书馆中奋战过,与谁谁谁擦肩而过,倒也是一种不错的回忆。

广州的天气似乎只有两季,夏天和冬天。夏天太热,宿舍白天也不开空调,图书馆顺理成章的便成了我的最爱。自己一辈子静不下心,看专业书籍是决计坐不住的,不到两小时,便必须走动走动。自己也享受在各种书籍中漫步的感觉,有时候,看到感兴趣的书,不免忍不住多翻看一下,不经意,一天遍又混过去了。晚上十点从图书馆出来,踩上单车,去体育场跑上四公里,或者回宿舍在瑜伽垫上锻炼一下,倒也充实。

这样每天在图书馆”浑浑噩噩”,专业绩点一直是得过且过,好处是确实看了很多书。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尤其喜欢看人物传记,从古代英雄枭雄帝王将相,例如隋文帝魏武帝,直到近代中外商业大亨,都让我入迷。从那之后,便无所不看,无所不读,无所不看,通俗的经济小说,哲学历史。虽然所读所看大多都浅显,但是对拓展自己知识眼界还是有一定好处。想到这里,不经莞尔一笑,总觉得自己去总结一些野史故事,去当个说书人,也是不错的选择。

读书的意义

说了那么多,一个字都没有提到读书的意义。静下来沉思许久,总觉得读书对自己来说的意义主要有三个:

  1. 收获感动:一个人一辈子,生活的范围是及其有限的。通过图书,体会一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以及看看在他们的世界、他们的年代人的生活,于我而言,是非常有意思的。有的书,像《平凡的世界》,在读的时候便能产生一种通感,泪流不止;有的书,像《百年孤独》,读的时候非常痛苦,但是坚持读完之后,在几年之后,仍能回忆无穷。不仅如此,还能在很多其他的小说身上找到这些书的影子。
  2. 影响价值观:大约大二时候吧,在图书馆中闲逛,偶然中在一层层的书架中瞟到了一本书叫《君王论》,当时不知为何,鬼使神差的遍翻开阅读,当时不知这本书小有名气,读的时候只觉得这本书把自己很多疑惑都和很多历史原因都一一作出了总结。当时便觉得如获至宝,不仅把书看了两遍,还认认真真抄了笔记。时至今日,这本书仍然对自己有着不小的影响。当然,很多书并不能直接产生如此震撼,大多数书对人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如春雨般润物无声。
  3. 静心:不管现在取得怎样的小成就,自己的内心太过浮躁。在读书的时候,我总能觉得自己是平静的,这很难得,也很重要。

写到这里,想想自己这近两年来,每年读的书大概就一个巴掌,不经有些汗颜。于我而言,每天都在阅读,但是都是在知乎、豆瓣或其他地方,进行一些碎片化的阅读。这样的碎片,虽然看和读的时候很有快感,觉得自己掌握了很多知识很多道理,但是是不成体系的,很难对人有长远的影响。不多说,从明天开始,每天至少阅读1个小时!

看电影的意义

回忆杂谈

大学时候,除了看书、运动之外,做的最多的事情便是看电影了。大学之前,看的电影并不多,但是经过了大学四年的观影,把很多经典的电影大多看了个遍。那个时候还没有谷阿莫、木鱼水心或者其他的几分钟讲解一部电影。所有的电影都是老老实实的看。最初连影评都不大会看,之后才慢慢用豆瓣、知乎,看下对电影的讲解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法,看一部电影,收获比过去实在是多得多。不管对电影中的一些技巧,或者对导演编剧的匠心安排,都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大一下有了电动车之后,活动的半径大了很多。基本只要有新的电影上映,便载上女友,到广州科学中心看一场电影。骑行时间是大约在15分钟,观影的体验是相当不错的,30元便可以看到巨幕的电影。除此之外由于地址太过偏僻,很多时候,很多场次是没有什么人的,因此也可以安安静静的享受电影带来的乐趣。女友虽然不是那么喜欢电影,但是也每每陪着我去看,回想起来,也是蛮甜蜜的一段经历。

在电影院中看的,大多是新的商业电影。而其他老的电影,都是自己在宿舍里面一部一部补起来的,如果不去图书馆,或者球场,时不时便来上一部电影,消磨时光。

电影的意义

之前看到过一句话,可以很好的说明电影的意义,”透过电影,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回想之前在准备托福考试的时候,有一篇文章便是关于戏剧的诞生和发展,一种观点是,人类本身就拥有强烈的窥探别人生活的欲望,因此诞生了戏剧。(当然,主流思想是戏剧诞生主要出于一些宗教仪式)

我相信,这也是一部分电影的意义,每部好的电影,导演和编剧都在尽他们的努力,为观众呈现一个故事。主人公的爱恨情仇,牺牲与成功。这些故事,于我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窥探人类文明方方面面的非常好的机会,从哲学、历史、科技等等等等。例如《Matrix(黑客帝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不仅包含了哲学,还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

另外一些电影,则完全是造梦般的体验,可以让自己完全沉浸在一个幻想的世界《盗梦空间》《阿凡达》《指环王系列》等,这些世界光怪陆离,充满了幻想,但又通过高科技的CG技术,让一切让人觉得真实。沉浸于这些世界,投过镜头,看主人公的故事,实在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还有一些电影,则给与人以激励,例如《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垫底辣妹》等等。奇怪的是,我在看书的时候,感到的激励反而没有看这些电影来的那么强烈,也许是配乐和电影节奏的问题吧(笑)。这些电影,在短时间内还是能给予自己很大的激励。何乐而不为呢

总结

最后,借知乎上一段回答,作为总结。很多东西,当成为习惯,遍不应该考虑其意义了,而获得的好处,则是潜移默化的。

杨绛先生的父亲有一次问杨绛:“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她说:“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

父亲笑了,说:“我也这样。”

很多人都爱追问读书的意义、读书的用处,其实真正手边不离书的人,很少这样问。因为读书对于真正爱书的人来讲,就如同吃饭睡觉,必须却也凡常,没什么特别需要追问的意义和用处。

读书就读书,可以体验乐趣,但不必去强调意义。

不读书就不读书,一点儿也不丢人,人各有追求、各有所爱,很正常,但是不必去强调你是为什么才不读书(累、没时间、没精力、家里地方小没地儿摆书…)也更不要去否定读书这件事本身。真正离不开书的人,书就是很平常的生活必需,没什么特别的意义,就像人处在什么境况下都会去吃饭睡觉,饭上餐桌,你落座,拿起筷子之前大概不会去特别地思考一下“我为什么吃饭?吃完了还要排泄,那么吃饭到底有用没用?吃饭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吃了这一口我能得到什么,下一口又能收获什么?” 读书也是这样,如果必须问一个意义,那么于爱她的人来说,她最重要的意义或许就是“陪伴”以及“丰富”,手边有书,就永远不孤独、不乏味,书里有比眼睛里更生动的世界。世间许多事从来都如此,当我们执着追寻它的意义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它所能带给我们的最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