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都说了什么

教会要有符合民众诉求的教义,有直白的口号,有言之凿凿的神迹,有鼓励教徒传教的政策,有定时的宗教活动。还需要严格易行的教规和有效的管理系统。


这就是老庄哲学的一个核心观点:

语言不能代表真理,反而是对真理的一种歪曲。

所以《老子》一上来就说:“道可道,非常道。” [6]意思是,真正的道理,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又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7]又说:“多言数穷。” [8]《庄子》说:“道不可言。” [9]《周易》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10]

这些话都是一个意思:

语言描述不出真理。


在佛教里,“原因”的术语叫作“因缘”。

“因”是内因,“缘”是外因。

我们在开头说过“缘”的概念。我们俗语说两个人见面是有“缘分”,两个人是有“缘”人。这里的“缘”就是佛教概念,是说我们的见面并不是个巧合,而是“缘”这个神秘的外因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

佛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术语叫作“法”,我们后面会经常遇到这个词。在佛经里,“法”大部分时候的意思是“世间万物及一切现象”。

那么这条理论就可以用佛教术语简化为四个字:

“万法缘起”。


“法无自性”

—意思是世间万物都不能脱离因缘独立存在。

万物不能自存,也就是说,万物都是随着因缘的聚散而不断变化生灭的,因此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

事物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中,不能永恒存在,在佛学里叫作“无常”。

那么“法无自性”可以进一步总结成:

“万法无常”

—世间万物都是随时生灭,不能永恒存在的。

这也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都能接受的理论: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中的,所有事物都有生有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假如万法无常—假如说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的,那“我”也是属于万物,自然可以推出,“我”也是无常的,是有生有灭,不是永恒不变的。

佛教里的术语,叫作“无我”。

假如我们把这个“我”理解成就是我的肉体的话,那么这句话就是在说,人总有死亡,肉体总会泯灭。道教追求的是人体永生不死,这在佛教看来,就是不可能的,是违反“万法缘起”这规律的。


佛教就认为,“万法无常”、“无我”,这才是世界的本质。

但是佛教发现,世人大都很愚蠢,看不出世界无常的本质,误以为自己和万物都是永恒存在的。用佛教的术语来说,这就是起了“执著”心,固执的认为万法实有。

认为万物实有,用佛教的术语来说叫作“法执”。

认为“我”实有,术语叫作“我执”。


先说两个术语:众生做的事情在佛教里叫作“业”。“业”按照因缘规律而产生的后果叫作“果”,或者“报”。

佛教还有一句话叫“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说的就是普通人不知道因果规律,所以当恶报来的时候非常恐惧。而高僧大德明白因果规律,知道因果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所以要提防的不是恶报,而是会引起恶报的那个因。


在佛教里,“无明”的意思是“无知”。


佛教管跳出轮回的状态叫作“涅槃”。达到“涅槃”就实现了修行的目的。

佛教具体的修行方法,概括说有三种:

戒、定、慧。

“戒”指的是遵守戒律,约束自己的行为。从浅薄的角度说,就是多做好事少做坏事,那么根据因果报应理论,可以让自己未来得到善报。从更深的角度说,通过“戒”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少造业,也就能接近涅槃的目标。

“定”指的是打坐禅定,一方面能增加人对自己的约束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思考,有助于领悟智慧从而不再“无明”。

“慧”指的是开启智慧。也就是学习佛法,认识世界的本质,不再“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