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卷5

赵奢破秦 (公元前271)

资治通鉴在这里主要介绍了赵奢的晋升之路和与秦国的战争。赵奢很多人可能没什么印象,但是他却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儿子,赵括,就是纸上谈兵导致赵军大败的那一位。

赵奢起初只是一个收田租的小官。他到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家收税,平原君的家人不肯交税。赵奢依照赵国法律就将平原君家管事的九人直接处死了。平原君非常生气,想杀死赵奢,但是赵奢却说“如果您作为赵国的贵公子都不遵守法律的话,那个国家的法纪就会削弱,赵国衰弱不久就不复存在了,到时候您还去哪里找现在的福贵呢?” 平原君觉得有道理,不仅没杀赵奢,还将他推举给了赵王。

从这里可以看出,平原君还是很听道理的。与他相关的故事还很多,如从谏如流,毛遂自荐等等。在这里资治通鉴主要在介绍赵奢的故事,我也就不展开了,在之后的故事里,平原君还将扮演很多重要的角色。

之后赵奢在于秦国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并被封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同等地位。

秦相范雎 - 远交近攻 (公元前270)

这部分主要讲的是范雎(ju)这个人的生平,从被人诬陷差点打死,到成为秦国丞相权倾朝野,以及与白起的纠纷,到最后的隐退,可谓是非常有传奇色彩。

范雎最先是在魏国做官,然后与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他能言善辩,私下赠给他金子及酒食。须贾以为范睢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国,回国后便向魏国宰相魏齐告发。魏齐十分震怒,下令鞭打范睢,折断了肋骨,打脱了牙齿。范睢只好装死,被卷进竹席,抛到厕所,魏齐还派醉酒的宾客向他身上溺尿,以惩戒后人,不得妄言。最后范雎逃走之后,跑到了秦国。

到秦国之后,范雎再一次与襄王会面的时候,说中了襄王的心事,也就是秦国现在完全被芈太后及其族第魏冉掌权,而秦王却没有什么真正的主见。并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提出应当与齐国和做朋友,而攻击附近的国家,因为这样,每得到一寸的土地,这一寸的土地都是秦国的。襄王觉得这个建议非常的符合实事,于是就请范雎做了客卿。

在之后范雎建议秦王除掉魏冉,并罢黜其他的权贵,掌握实权。襄王深以为然,于是毅然废黜太后的专权,把穰侯魏冉、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到关外去;任用范睢为丞相。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这部分也做了评价,大意就是魏冉拥立秦昭襄王,并举荐白起,并向四面八方开拓土地,使秦国强大。现在范雎只是想得到他的位置,就挑拨秦王与母子断决情义,舅甥反目,范雎真是个颠覆他人的能手。

个人以为,这明显是秦昭襄王的意图,没有范雎他也会借用其他人的手来做这件事。况且范雎更是在战略层面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远交近攻,私以为他的丞相当之无愧。但之后他因为自己的私利导致白起未能一举攻克赵国,延缓了秦一统天下的脚步,也确实是有失职的地方。

长平之战 - 国运纵横 (公元前262)

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战,也是战国历史的最后一点波澜,这一战之后,秦国统一基本已经只是时间问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这部分,我们来一起走进这一战,看看秦国是如何获得这一战的胜利。

故事的起因还是得从远交近攻说起,自从秦王接受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之后,便将战争的目标转移到了魏国和韩国身上。韩国一直是个很“乖”的小国,基本上也不闹事,也很明白自己的身份,所以在战国历史上一直与其他几个大国没什么纷争,所以也什么战事。但由于秦国的战略转移,他们成为了战争的中心。

公元前252年,秦国攻陷了韩国的野王,将上党这个地方与韩国本土的联系完全切断了。上党这个地方也变成了秦国嘴边的肥肉,随时可以吃下。这个时候,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决定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这对于赵国就是个大问题,如果接受这片土地,就会与秦国结仇,不接受,这一个郡的土地又不是一个小数目。赵国国君拿不定主意,也与群臣商量。平阳君赵豹主张不接受上党郡,他认为冯亭不将上党交给秦国,是想嫁祸给赵国,接受它带来的灾祸要比得到的好处大的多。而平原君赵胜却建议接受这个土地,毕竟很多时候发动一场大的战争,死伤无数,也攻不下一座城池,而现在却能轻而易举的获得十七座城池,何乐而不不为。赵王最终还是决定接受上党。

秦国对于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恼羞成怒,于是便派人进攻上党,并成功攻陷了上党。赵国便派廉颇驻守在长平这个地方,一来是为了接应逃亡的士兵百姓,二来是为了防备秦军。秦军在攻占上党之后继续进攻赵国,并数次击败了赵国的军队。

廉颇这时候只是筑起围墙,龟缩在营垒里不敢应战。赵王对于这样的表现非常不满意,好几次都派人责备廉颇,但是廉颇仍然是坚守不战。

这时候,赵王又与两个手下商议,一个认为不如去和秦国议和,秦国想要的上党已经得到了,不如这样就算了吧。而另一个谋士确认为,这个时候赵国应该展现出决一死战的决心,并先联合其他国家,这样之后议和才有可能成功。赵王想采纳第一个建议,第二个谋士一再劝谏,说“如果使节去秦国,秦王与范睢必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楚国、魏国以为赵国已经议和,必定不出兵救赵。秦国知道天下之不救赵国,则议和不能成功,议和不成,赵军必败”。 赵王还是没听进去,派人去了秦国议和。事情果然如那位谋士预料的那样,秦国到处宣言说赵国想向秦国和解,于是赵国更加被孤立了。

这时候秦国使用了反间计,散步留言说廉颇已经准备投降了,而秦国怕的也只是赵奢的儿子赵括而已。再加上赵王本身就对廉颇不满,于是就准备用赵括替代廉颇的位置。虽然蔺相如和赵括的母亲都劝赵王不要任用赵括,但是赵王还是决定用赵括替代了廉颇。秦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秘密用白起替换了之前将领。

赵括在接手赵军之后,便率领大军进攻秦军,白起命令秦军佯装溃败。赵括也觉得胜券在握,带领赵国的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大营。这个时候,白起命令一支2万5千人的部队突袭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截断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大量赵军士兵或饿死或因突围不成而死亡,士兵们开始相互残杀为食。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于是,赵括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失败并被秦军乱箭射死。而白起,为了消灭赵国的有生力量,将45万士兵全部活埋,只放了240个年轻士卒回到赵国。

长平之战,具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意义,赵国的有生力量被非常大程度的削弱了,自此一战之后,东方六国再无抗衡秦国的可能。而赵括,也被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虽然现在有很多观点开始为赵括做辩解,但我还是想说,一个将领究竟要有多愚蠢和自大,才会带领全部军队一路追击,导致被地方2万人抄了后路,又被5000人分割了阵型。说到底,赵括作为一个年轻将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承担了多大的责任,缺乏敬畏之心。

当然,即使赵国在此战中元气大伤,但仍然是秦国的统一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在之后的战事中,屡屡让秦国吃瘪。名将李牧在20年后的各场战役中,更是大破秦军,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而战国四大名将,皆是来自秦赵两国,也充分说明了两家竞争的激烈。

白起之死 (公元前259年)

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准备围攻邯郸,一举歼灭赵国。这个时候,韩国、魏国派苏代用丰厚金银去劝说范睢,如果赵国被灭,白起便可以位列三公,您真的甘心在白起之下吗?于是范雎就向秦王建议,让秦国军队退兵修整,而韩国、赵国割地求和。白起从此与范睢产生矛盾。

在公元前258年的时候,秦王又准备再次派兵进攻赵国首都邯郸。但是白起认为,现在再去进攻已经失去了机会,而且秦国虽然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但自己士兵也死伤过半,现在再长途跋涉去进攻别人,秦军一定会大败。于是白起始终以病坚决推辞,不肯前去。

公元前257年十月,秦王免除白起官爵,贬为士兵,把他迁到阴密。十二月,秦王调动更多士兵驻扎在汾城旁。被贬为士兵的白起因病,未能出征。各国援军向王进攻,王几次败退,告急使者往返于秦国,秦王羞恼,于是派人驱赶白起,不让他再滞留在咸阳城中。白起起身出了咸阳西门十里,到达杜邮。秦王又与应侯范睢等群臣议论说:“白起迁走时,怏怏不服,还有别的怨言。”秦王便派使者前去赐给他宝剑示意自裁,白起于是自杀。秦国人可怜他,城乡都祭祀他的灵位。

吕不韦 - 奇货可居 (公元前257)

公元前265年,由于之前的太子死在了魏国,秦昭襄王立了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秦孝文王)被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因为秦赵世仇,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并不礼遇异人。作为秦王庶出的孙子,不受重视,被打发来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

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异人后大喜,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于是,吕不韦就资助了很多钱让异人认华阳夫人为母亲,而华阳夫人,也说服了安国君立异人为太子。

当异人还在赵国的时候,曾经看上了一个吕不韦小妾。资治通鉴上记载,这个时候小妾已经怀孕了,但是这段历史重说纷纭,并没有确凿证明。吕不韦于是将这个小妾献给了异人,并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嬴政。